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 瞻瞩中国(公众事务群)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文化强省建设纲要"解读 增强美好安徽文化竞争力
2012-12-09 14:46:42 103664
  • 收藏
  • 管理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一个区域的崛起,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党的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一个重要抓手就是省委、省政府日前出台的《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

      《纲要》明确了文化强省的建设战略目标、建设路径、重大行动和保障措施,是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纲领性文件。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顺应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顺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要抢抓文化建设黄金机遇期,以高度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建设目标

      到2016年,信用安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各文化艺术门类在国家级奖项评比中位次大幅前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中西部前列,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文化队伍建设能力显著提升。

      到2020年,努力建成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文化事业服务力和产业竞争力、文化发展保障力强的文化强省,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徽风皖韵的文化强省建设之路。

      重大行动

      公民素质提升行动

      具体举措:广泛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建设美好安徽”实践活动和江淮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打造“好人安徽”品牌。深入开展全民阅读、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和经典诵读等活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落实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五一一”城市体育行动计划和“五三三”青少年体育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发展目标:实现设区市创建省文明城市全部达标,省文明村镇创建覆盖面达到80%以上,省文明窗口行业创建覆盖面达到90%左右。

      文化精品繁荣行动

      具体举措:继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生产规划,创建安徽文化创作题材库,建立创作基地和文化名家工作室,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我省作品创作生产,着力打造精品力作。推进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工程、重大题材影视剧创作工程、重点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重点图书出版工程。

      发展目标:确保每个评奖年度有1台至2台剧目入围或入选“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打造3台至4台优秀剧目在全国巡演,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皖版图书”品牌。

      文化服务惠民行动

      具体举措:深入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统筹布局省级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合肥滨湖新区高起点规划安徽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国内一流的省博物馆暨非遗展示馆、省图书馆、省美术馆、省音乐厅、百戏城等场馆和演出剧院。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定期举办中国农民歌会、“江淮情”等活动。

      发展目标:各市建成“三馆一院”(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剧院),各县建成“两馆一场”(图书馆、文化馆和剧场),确保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各行政村有综合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民阅报栏和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台,城市社区有文化中心和晨晚练点。

      文化产业跨越行动

      具体举措: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制定出台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认定办法和配套政策。继续推进“861”行动计划文化产业项目库建设。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市场开发工程,积极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打造国家级演出院线、电影院线,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建成全国区域性包装印刷中心、全国区域性发行中心。建立“上市后备文化企业资源库”。

      发展目标:到2016年,“861”入库项目突破1200个,投资总额超过6000亿元。重点培育30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00家骨干企业,打造3—5家“徽”字号文化企业航母,助推10家文化企业上市。

      文化品牌打造行动

      具体举措:实施文化品牌示范工程,积极引导文化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安徽名牌。以安徽广播电视台、报业传媒集团、出版集团、发行集团、演艺集团、广电传媒产业集团、时代出版、新安传媒、皖新传媒、芜湖方特等为重点,精心打造一批深受群众喜爱、展现徽风皖韵的全国知名文化品牌和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自主文化品牌集群。

      发展目标:力争新增文化产品和服务类注册商标5000件以上、省著名商标100件以上、安徽名牌30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10件以上,建设5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文化科技创新行动

      具体举措:大力推进文化科技攻关、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文化标准化建设、文化品牌打造四项行动,组织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文化科技企业培育、文化数字化建设、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文化科技人才集聚六大工程。重点支持数字、网络、云计算、虚拟现实与仿真、新型显示、新型广电传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重大文化科技攻关项目,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发展目标:重点扶持3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科技企业,培育5家以上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扶持骨干文化科技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组建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

      对外文化拓展行动

      具体举措: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开展文化对外贸易,文化对外直接投资,在境外兴办文化实体,兼并境外文化企业。加强与国际知名跨国文化集团合作,加快建设海外文化基地。实施皖版图书、优秀影视作品、特色演艺精品、徽派工艺品海外推广计划,扶持具有安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和外宣窗口建设,积极开展影视周、文化周等活动。坚持把文化“走出去”与外宣、外事、外贸、外经、侨务、教育、科技、旅游、体育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对外文化交流合力。

      发展目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骨干企业,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领域。

      文化人才建设行动

      具体举措:实施“安徽省文化名家”工程、“六个一批”拔尖人才工程和“青年文化英才”扶持工程。加强高等院校文化学科建设。实施基层文化人才建设工程,通过公开招聘,在全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择优选拔一批专业人才,逐步充实到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对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和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扶持和引导民间艺人和民间院团健康成长,选择当地有文艺特长、能够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人员,指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并进行相应评级,颁发证书,给予一定补助;通过多种形式,对现有乡镇以下基层文化队伍广泛开展以技能专业化、服务标准化为内容的培训活动。

      发展目标:建设1所艺术类本科院校。努力造就50名“安徽省文化名家”、200名“六个一批”拔尖人才、150名青年文化英才。

      建设路径

      路径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共同思想基础。路径二——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塑造安徽人文环境。路径三——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路径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路径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路径六——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保障措施

      加大投入力度

      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到2016年,全省人均文化事业费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强化政策支持

      税费优惠——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再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

      用地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用地应优先纳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保障项目用地计划指标。

      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文化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在200万元以内且符合贴息条件的,由财政部门按照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支持,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负担一半。

      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资本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兴办文化企业。非国有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享受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

      建立考核机制

      制定完善文化强省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完成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并适当提高权重、扩大内涵,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专家解读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钱念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是社会稳定发展的精神动力。 《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突出位置,与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高度一致,可谓安徽贯彻落实“文化强国”方略的重要举措。“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的这段话,用“三个倡导”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的概括,便于我们理解和遵循,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践行。

      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社会每个成员的具体行动中。特别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从“大人们”抓起。这里所说的“大人们”主要指三类群体:一是党员领导干部;二是知名公众人物,如体育演艺明星、商界领袖等;三是相对于孩童而言的成年人。任何一种价值观的倡导,都必须首先有“大人们”真心信奉并身体力行,将其内化为有血有肉的人格,外化为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才能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产生积极影响。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沈跃春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我省出台的《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在保障和***文化民生上作了重点着墨。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优质文化产品是基础,公共文化设施是阵地,群众性文化活动是载体,文化投入是保障。如何生产更多优质文化产品? 《纲要》提出“到2016年,文化创作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并通过文化精品繁荣行动将这一要求实化细化。谈到文化设施建设,《纲要》提出“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网络”,充分体现了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关于群众文化活动,《纲要》提出依托“中国农民歌会”、“江淮情”等品牌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推动各地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这样可以以点带面,扩面成网,***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 《纲要》还强化了“逐年加大省级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投入”等要求,是“文化民生”的有力保障。

      提升安徽文化整体实力

      省委党校科学文化教研部教授 王传满

      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是文化核心竞争力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并具体从文化产业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领域开放、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如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文化强省(市、区)建设。目前,国内已有二十多个省份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市、区)的战略目标。我省也于2006年省第八次党代会上,吹响了文化强省建设的号角。近两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日前正式出台的《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是又一重大举措。

      《纲要》立足于提升安徽文化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有具体举措、有量化指标,操作性针对性指导性很强。如其中提到扶持具有安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目的就是推动安徽文化走出去,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实施“安徽省文化名家”、“六个一批”拔尖人才等人才建设工程,就是要打造人才高地,这是安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人的因素,也是关键因素。《纲要》还在资金投入、考核机制等方面强化了政策保障,其中,将文化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令人眼前一亮。

    上一页:第三届中国品牌创新发展论坛在京隆重召开 下一页:传媒管理的四个环节
    全部评论(0)
     
    网页即时交流
    QQ咨询
    咨询热线
    020-28998648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